江瑞忠:两次驻村扶贫 一份责任担当

发布日期:2021-10-21 浏览量:

不久前,泉州市委市政府给予第五批省派泉州市驻村工作队记功表彰,感谢他们为泉州市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其中,我校有三人获记个人三等功,华侨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处副处长江瑞忠是其中之一。他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有一种乡村情怀。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为党和国家做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江瑞忠是华侨大学仅有的参加过两次驻村扶贫工作的干部,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7年12月在南平市浦城县枫溪村和泉州德化县朱紫村参加福建省委第三批、第五批扶贫工作。两次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江瑞忠发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为枫溪村和朱紫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顺利摘帽脱贫:他多方筹措,为枫溪村争取了700多万元建设资金,修建水渠,引水灌溉农田;开山修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为村民减轻出行负担;建环保公厕、农民休闲公园,装环保路灯,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还邀请专家进行经济作物特别是毛竹的养护与管理进行科学培训,为村整体增收注入新的活力,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更是翻了三番。

江瑞忠(右三)与村民商讨村道建设

而在朱紫村,江瑞忠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思路:由省派德化九个驻点村集体购买店面出租,该项目给驻点村平均每年增加5万元村集体收入;抓住区位优势,创造性提出建设“朱紫村工业园”的方案,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支持,该项目给村集体带来近20万元收入;推广农业特色种植,实现老百姓和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带领村两委到政和县油用牡丹福建产业示范基地、宁化县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等地参观“取经”,提升发展意识;鼓励种植能手对接贫困户,以强带弱促发展。

此外,江瑞忠还为朱紫村推进了河道治理、道路硬化工程以及村民文化广场、休闲运动场所、法制宣传公园、老人爱心食堂、公厕、路灯亮化工程、林氏祖厝水毁重建等一批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村内环境,村财收入也从2017年的1.2万元增长到27万元,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帮助村民插秧

朱紫村贫困户林动是其中感触最深者之一,他曾激动地说:“现在我看病几乎不用掏钱,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户的关怀,感谢精准扶贫政策,让我养老无忧。”原来,江瑞忠通过镇里干部对接,采取政策兜底方式为老人发放养老金、低保金、各级慰问金等近万元,并将其女儿介绍到城关陶瓷厂上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6万余元,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在江瑞忠看来,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政府以及华侨大学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娘家”华侨大学,选派教授专家团队帮助朱紫村做好村级规划;党政主要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领导多次进村指导扶贫工作,协调资金30万元进行水毁治理、村民文化广场建设;华大学生志愿者也来村里进行墙绘,宣传十九大精神;学校“百村千人行”境外生团队还经常到村里举行慰问演出……

爱心食堂和幸福院建设

“当然,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江瑞忠感慨。两次驻村工作,去一次就是3年,在他儿子初考和高考的关键时候,江瑞忠都没有陪在身边。“有点惭愧,好在妻子儿子都挺理解的,没有一句怨言。”父子俩的感情也一直都很好,儿子在考上大学后,受江瑞忠影响,还在学校暑假社会实践里做了“朱紫村——省级贫困村的蜕变”的调研,这让江瑞忠倍感自豪。

在枫溪村任期结束时,有很多村民带着特产来送江瑞忠,还有的从村里一直送到乡里、县里……这让江瑞忠感动得热泪盈眶。为了避免村民破费和离别的伤感,后来在朱紫村任期结束时,江瑞忠并没有和村民道别便悄悄地走了。“您怎么回去了?回去也不说一声。”“以后朱紫村就是您的娘家,您一定要常回来看看。”在得知江瑞忠回去后,村民们一通通真情流露的来电表达着对他的感激与不舍。

“所有的成绩都已经是过往的。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校上下都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更要立足岗位,按照学校提出的‘顶天、立地、树人’的发展思路,把本职工作做好。”作为科技处副处长,江瑞忠表示,今后要响应学校“千企千村行”活动号召,继续将高校的科技资源和优势服务到企业、服务到乡村里去。


(编辑:蔡君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