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华侨大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4-07 浏览量:

 

关于印发《华侨大学贯彻落实〈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华侨大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中共华侨大学委员会                                    20214月6日


华侨大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实施纲要》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教党〔2020〕11号)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福建省教育系统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闽委教思〔2020〕16号),在学校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具有侨校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国情省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等,切实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发奋成长成才,奉献伟大祖国。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进“五育”并举相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进“三全育人”相结合。努力将境内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港澳台学生培养成为自觉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为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实现祖国统一做贡献的坚定爱国者;将华侨华人学生培养成为热爱中华文化、主动担当中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二、工作举措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课堂教学,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

2.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完善侨校“大思政课”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将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时代特征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华侨华人与华大人的爱国故事作为特色教学素材。贯彻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攻坚四创优”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集体行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创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模式。(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

3.推动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修订和完善《当代世界与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简史》《中华文化概要》《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专题》等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必修课程,新增《一国两制法律法规》《中华文明与当代成就》《海外华人与中国》《中外法治文明》等国情教育分类必修课程。立足港澳台侨学生实际特点,继续开设《中国文化之旅》《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等国情教育选修课,编写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校本教材及通识读本,引导港澳台侨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责任单位: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

4.发挥“课程思政”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大“课程思政”中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制定加强侨校“课程思政”建设具体举措,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发挥相关专业优势,鼓励开发爱国主义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技能。(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各基层单位)

(二)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邀请校领导、党史党建专家等上讲台讲“四史”。邀请抗击疫情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典型人物来校开展专题报告。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知史爱党”“百名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好用活《福建红色文化读本》系列丛书,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学生处、教师工作部、校团委、其他各基层单位)

6.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思政第一课”“承志·思政讲堂”“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团支书讲团课”“马克思主义能给予我们什么以及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师生积极关注国际时政、关注“两会”等,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开展“菁英学子公开课”“世界青年说”等活动,在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对比中,引导师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责任单位: 学工部/学生处、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7.夯实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国情、省情、校情教育,注重侨史侨情教育,引导师生树立侨校意识。举办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会、专家学者分享沙龙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培训,上好侨校形势与政策课,注重用中外比较、文明交流互鉴的方式,引导境内外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学工部/学生处、宣传部、其他各基层单位)

8.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组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活动,举办爱国主义征文比赛、建党百年知识竞赛、“班班有歌声”、大合唱比赛、爱国主义文艺精品展演等,鼓励相关学院创作和推广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作品,讴歌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组织优秀党支部、先进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等典型集体选树,增强师生集体主义意识。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师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责任单位: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宣传部、组织部、教师工作部、各基层单位)

9.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青联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等优势,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堂、“承志”中华文化大观园、汉字文化大赛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鼓励学院建设“一院一品”,支持“‘觞鼎’文化节”“相聚如歌”“走进中国家庭”“‘风雅中华’境外生经典诵读会”等活动品牌。加大对二十四节令鼓队、舞狮队、舞龙队、太极拳协会、咏春拳协会等学生社团支持,推陈出新,打造精品。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星火”、中华文化大乐园、海外华校中华文化实践等活动,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责任单位: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华教处、各基层单位)

10.加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定“爱国者”立场,引导学生树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意识,通过赠阅经典书籍、开展读书分享会、撰写阅读札记等活动,加强港澳台侨学生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史的了解,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祖国统一的意识,自觉与分裂祖国的言行做坚决斗争。积极发挥“同心圆”民族学生工作室的作用,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认识。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重点加强港澳台侨学生及民族学生的语言文字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责任单位: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11.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通过组织收看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节目、国防教育讲座、国家安全宣传片学习等方式,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港澳回归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开展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国家安全法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港澳台侨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认真组织新生军训活动,开展国防知识在线答题、安全教育讲座、军训汇演等活动。在港澳台侨学生新生训练营中,增加国家安全与国防教育元素,强化纪律观念,培养优良作风。(责任单位:学工部/学生处、宣传部、校团委、政保部/保卫处、各基层单位)

12.加强教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教职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学、专题学习研讨等。立足本职工作,将践行爱国主义精神与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结合。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好、用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围绕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读懂中国”活动,充分发挥“五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引导师生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通过讲思政课、作成长分享等形式,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责任单位:各单位

13.加强港澳台侨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文化之旅”冬(夏)令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足迹”研习营、贵州黔西南州考察团等国情考察,扩大活动规模和覆盖面,发挥实践导师的育人作用,完善“三会一集”工作机制,建设完善港澳台侨学生国情教育实践基地,提升国情教育实效。鼓励支持港澳台侨学生开展“百年对话.党史讲述人”“港澳台侨学生眼中的祖国”等主题活动。加大对港澳台侨学生的奖学助困与关心关爱,不断促进人心回归,推进港澳台侨学生就业创业计划,引导港澳台侨学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大局。(责任单位:学生处、各基层单位)

(三)发挥文化育人功效,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浓厚氛围

14.丰富主题教育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突出活动政治性、思想性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组织的育人纽带作用,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和形式,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员干部教师日常教育培训、党支部“三会一课”以及党(团)日、主题班会和各类社团活动之中。深入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活动。发掘侨史侨批侨捐校训校歌校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继续巩固“爱在深秋”爱国主义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将爱国、爱侨、爱校融入具有侨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承志精神”学习实践为特色,夯实承志”侨史侨情诗歌舞台剧、承志”新生训练营等品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建设。(责任单位: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组织部、宣传部、各基层单位)

15.营造校园爱国主义氛围。充分利用《华侨大学报》、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报刊栏等校园宣传载体,开设“党史上的今天”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栏目或网络推广平台,宣传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文化经典和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校史馆、陈嘉庚生平陈列馆、四端文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推动研究生会、学生会、学生理论社团、社团兼合式党支部等经常开展红色文化经典阅读,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等理论社团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国际关系学院、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其他各基层单位)

16.加强节庆纪念日教育与仪式教育。在国庆日、港澳回归纪念日、校庆日等,认真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注入主题演讲、朗诵等元素,丰富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学仪式等内涵。结合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师生开展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开展“讲好英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纪念一二·九爱国主义运动新生文艺汇演活动引导师生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自信推进和完善开学、毕业等典礼管理制度,发挥爱国、爱校教育功能。(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教师工作部、组织部、宣传部、各基层单位)

17.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积极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著名华侨华人等,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充分发掘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加强学生领袖拓展班、青马班(人才学校)、菁英学堂、嘉庚学堂等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杰出校友、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宣传,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组织开展“最美教师”“学生最喜爱教师”等评选活动,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等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18.开展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献礼建党百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结合短视频、调研报告成果评审展播,向建党100周年致敬,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使命担当、紧跟党走。深化“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志愿服务典型特色活动、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名家故里行、“三色五缘”研习营等侨校特色实践育人活动,探索海内海外共推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践模式,扩大港澳台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比重,选树社会实践品牌团队与先进个人。推广“志愿中国”信息平台,实施“睦邻基地”计划,深化和提升支教项目及“归根情”“萤火之光”等项目机制建设,探索开拓贵州黔西南州支教活动,持续开展甘肃积石山支教活动。引导更多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责任单位: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各基层单位)

(四)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

19.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借助学校及各单位官方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媒体平台,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板块,加强团属新媒体建设,打造侨校融媒体矩阵,传递青春正能量,讲好华园青年爱国故事。持续推进以华大易班为龙头、涵盖各学院官微新媒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华大E家”建设。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平台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完善校园网站的引领和服务功能,推动融媒体支撑平台建设,创新网络传播手段,生动活泼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20.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组织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等,加大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校园网络文化作品推选力度。策划网上主题教育,用好用活线上线下红色资源,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容、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纪录片、微电影等,积极组织参与“网上重走长征路”“献礼百年神州行”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运用图解图说、动漫动画、网络视频等接地气、形象化、通俗化方式,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21.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加强师生网络文明素养教育,规范师生上网、用网行为。建立网络文明志愿者,培育爱国青年网红。加强网上正面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师生理性表达爱国情感,自觉抵制损害国家荣誉、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言行,坚决反对极端行为。支持建设侨校思政类网络公众号,涵养优秀思政类网络作品,加强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教师工作部、校团委、各基层单位)

三、组织保障

22.加强组织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爱国主义教育摆上重要日程,与推动“五育并举”、深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每项工作,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广大党员教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

23.注重总结提升。各单位要及时总结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思路举措和进展成效,切实把有效做法和创新经验转化为制度机制,凝练为精品项目。要加强选题策划,深入挖掘报道爱国主义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广泛宣传推广各单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

24.强化考核评价。把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作为开展相关评估、评价重要指标,作为单位绩效考核、学生工作先进院系、“五四”红旗团委等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学校将适时采取专项督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实行动态管理,及时通报情况,形成工作闭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